这4句口头禅伤孩子一生,很多家长第一个就中枪了……
每日分享小学
语、数等学习资料
粉丝福利,在公众号后台回复“暑假”即可获取暑期儿童书籍在线阅读,完全免费。
回复“上册课本”即可获取1--6年级语文、数学电子课本,暑期预习必备。
教育孩子,每个家长总有那么几句“口头禅”,简简单单一句话,看起来毫不起眼,殊不知,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,对孩子来说可能“锋利如刀”,伤害了孩子的同时我们却不自知!
这4句爸妈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,你有没有注意过呢?可能第一个就很多父母都中枪了……
- 伤害1 -
当孩子哭时,说“别哭!”
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允许孩子哭的,我们家长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哭时,大人们是怎么说的?“哭什么哭,别哭,哭有什么用!”哭被认为是软弱无能的表现。
上一辈不允许哭的方式或许粗暴,到了现在,很多家长开始有意识,语言不再“凶”了,但依然是不允许孩子哭。
比如,当孩子摔跤了,哭了,妈妈们就开始哄,“不哭不哭,不疼了”,或是转移注意力,“看,那里有只小鸟在飞”。
孩子的哭,容易让父母觉得自己做得不好,所以听到哭声,总是想方设计阻止这种声音。
哭,确实解决不了问题,但是通过哭泣,内在的情绪被释放,所以常常会说哭完一场感觉好多了。
所以父母要允许孩子哭,哭不会伤害孩子的身体,孩子情绪释放了,倾听孩子哭闹的背后原因,比如饿了,困了,尿湿了。大点的孩子和同学发生冲突了,作业不会写了,老师批评了等。陪伴孩子,找到哭的背后原因。
- 伤害2 -
当孩子害怕时,说“别怕!”
恐惧是另一大最容易影响长大后生活的童年情绪。
有位妈妈讲过她的真实故事,她小时候邻居总是打架,她特别害怕,父母总是说,这有什么害怕的,不要怕。
结果现在她的婚姻,她特别害怕吵架,内心的很多感受都不敢表达,因为她害怕表达了就会产生吵架。
很多父母看不见孩子的恐惧,也不允许表达。
比如,孩子怕狗狗,有些父母会说,狗狗不咬人,宝贝不怕,这有什么害怕的。孩子通过父母反复强调的不怕,不但不能缓解,恐惧情绪反而卡住了,认为恐惧是不能够表达的,这种感受父母是忽视的。
恐惧情绪去哪儿了?压抑到潜意识里。成年后,害怕一些事情,恐惧一些事情,会不敢表达。
允许孩子表达恐惧,表达害怕,当孩子表达出来,父母理解了,孩子内在的恐惧被看见,孩子的恐惧不会压抑到内心深处,恐惧会来也会走。
- 伤害3 -
当孩生气时,说“我更生气!”
经常在街上看到一种情景,孩子很想去某个游乐设施里玩,在旁的家长因各种原因,无法带他去玩,会说:“快走,我赶时间,你再不走我就自己走,你一个人留在这里!” 然后家长会扭着往前走,然后后面的孩子气得跺脚,然后又追上家长打家长或是咬着嘴巴沉默地跟在后面。
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:“快回家吧,要不妈妈生气了!”“你再不好好吃饭,奶奶生气了!”等等。大人们似乎认为,只要让孩子意识到家长生气了就会乖乖地听话。
事实上,家长总是对孩子说“我生气了”,就是企图在用自己的情绪操控孩子,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如果孩子不太会表达情绪,而又堵得厉害,孩子可能会通过尖叫、打头、扔东西、打滚等这种方式能够转移内心焦虑,缓解生气的情绪,多次之后形成习惯。
家长在说话时要保持冷静,声音舒缓,可以抱着他,轻拍后背,让她发泄出来情绪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假如她语言能力比较好,也可以鼓励她说出来,「我很生气、我不开心」,说出情绪有助于平复孩子大脑里的冲动。
- 伤害4 -
当孩子犯错了,说“这都错!”
很多父母特别喜欢以对错要求孩子,孩子打了一个碗,也要让孩子认错;孩子没写作业也要让孩子认错;甚至孩子不吃饭,也让孩子认错。
我只能说,这种教条的思想,只注重了教育的形式,而忽略了从犯错中应该学会哪些能力,应该得到哪些启示。
比如,孩子没考好,让孩子承认这次没考好,不如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分析,是没学会,还是马虎,还是对学科没兴趣,找到没考好的原因,然后对症下药,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。
最好的教育
是允许孩子做真实的自己
心理学家李雪曾说过:“创伤形成越早,痛苦越大,疗愈越难。”
时间虽然是最好的良药,却对有些负面情绪的创伤无能为力。
很多父母特别喜欢孩子听话,如果孩子不听话,甚至威胁孩子不要你了,不喜欢你了。长期下去,孩子的内在感受被压抑,孩子通过讨好父母的方式,做个听话的孩子,为父母而活。
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听话,而是观察孩子,发现孩子特长,使其最大化。削弱孩子的特长,把短处发扬最大化,依然抵不过天生的优势,乖孩子的伤最重。
为了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,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和观点,让孩子的自尊心自然的存在着,让孩子有自我价值,自强自信。
往期精彩